查看原文
社会

我觉得,自杀的沙白,曾活的很塞涅卡

小西cicero 忘川边的但丁
2024-10-26

未知死,焉知生

各位好 ,今天周六,出去吃了个自助,撑到了,不单独写长文了,休息一天。

看到一篇时事,想给大家推荐一篇已经看不到的旧作吧。

这两天全网都在争论上海姑娘沙白因为不堪病痛前往瑞士自杀的事件,褒贬都有。

我系统的看了沙白发在她视频号上的那些论述,她谈死亡、谈人生、谈幸福、谈自私。我觉得很多争论其实没有讨论到点子上,因为沙白的人生观其实不是那种典型中国式的,中国人一般都讳言死事,很多人是直到亲友或者自己生命即将耗尽的最后一刻,才被迫去考虑一小会儿生死问题,甚至是直到生命即将结束时,也不考虑死亡是什么。在大多数国人活着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小心翼翼的躲避考虑死亡的问题。人生若说有什么最高信条,那大约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种明知道死亡是人生中无可规避却又最大的一件事,却忌讳谈它的思维习惯,可能和孔子所奠定的中国哲学思想根基有点关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中国人习惯于规避生死话题。

可有意思的是,在西方,有关生活的那一部分哲学,其实恰好是倒过来的,概括起来说,应该叫“未知死,焉知生。

柏拉图说:“哲学本质就是练习死亡”。

这话如果放到中文语境下去理解,很多人会觉得很晦气,甚至神经病。但它确实一语参透了西方哲学的实质。

甚至反过来讲,可能西方人看我们也会觉得很奇怪,死是一辈子最大的一件事,你们连每个星期抽出一天时间来考虑都不考虑一下的吗?

中国人对死亡缺乏“练习”,毋宁说练习,甚至连想一想都是惧怕的。这让我们的人生总是过得很匆匆。

所以沙白的自杀会让很多人感到冲击巨大,因为从她的讲述中你能感觉到她已经是一个“熟练”于死亡这件事的人。

沙白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我过了极好的一生。”这话是维特根斯坦说的,原话叫“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你如果不理解西方哲学中对死亡的很多认知是怎样来的,其实你很难去公正评价沙白的死。

西方哲学“未知死,焉知生”的这种思维模式,成熟于塞涅卡,因为这个人一生就是在一种乱世的死亡逼迫中生存的哲人,他不得不“熟练”于死亡,以便让自己放下恐惧。他的名作《论人生苦短》,也道尽了人应该“向死而生”的真谛。

其实,我是不赞同沙白自杀这个选择的,我觉得现代人有太多的理由坚持活下去,所以有些话我不想在专写她的那篇文章里说,比如赞许她为生死之事想了那么多。容易引起歧义。

那么就让我们先聊聊塞涅卡吧。先理解这种“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究竟有何可取之处。并能让我们至少免除恐惧的看待死亡这件事。


1


如果说,投胎也算一门技术活,那我想,我们很难描述塞涅卡这人的投胎技术到底是高手还是菜鸡。

说他是高手,是因为这人的确是个富二代。

塞涅卡全名为卢修斯·阿奈乌斯·塞涅卡,他于公元四年出身于罗马帝国今西班牙境内的一个骑士家庭,骑士阶层在罗马帝国的阶层体系中大约相当于同期中华帝国的“士”这个阶层,他们家境比较殷实、童年时代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有进入罗马上层社会进行参政议政的资格。塞涅卡的父亲老塞涅卡就是当地行省小有名气的演说家和官员。所以塞涅卡年轻时代是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的,再加上天资聪颖和后天的勤奋努力,长到20多岁的时候就出人头地,前往罗马担任帝国会计官,并在之后出任元老院元老。

可正当我们要感叹命运对塞涅卡的馈赠时,他的霉运来了。而且是浓得化不开、大的躲不掉那种。

罗马帝国第一王朝的开国皇帝是圣君屋大维,其后是他干儿子、平庸的提比略。

再然后是暴君卡利古拉、庸主克劳狄乌斯、最后是残暴出圈的大名鼎鼎的尼禄,把第一王朝折腾死了。

所以,尼禄酱其实很黑的,大家不要迷她。

而塞涅卡这一辈子,完整的经历了第一王朝五位君主,他生在屋大维时代,长在提比略时期,在卡里古拉时代崭露头角。

可恰恰当他的能力羽翼渐丰,要在罗马的中心放射他的光辉的时候。他开始接二连三的被打击。

先是在卡利古拉时代,皇帝仅仅因为妒忌塞涅卡在演讲和思想上的名望,就罗织罪名想要杀了塞涅卡。

好在,卡里古拉即将下旨的时候,突然听闻塞涅卡患上了肺结核,肺结核在当时罗马算是一种绝症。卡里古拉觉得,反正这小子命不久矣了,杀了他反而要让自己舆论承压,在最后时刻收了手。

但不好意思,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塞涅卡被驱逐出罗马,流放到埃及,养病等死。

随后是克劳狄乌斯即位,按说克劳狄乌斯这个人,相比他前后两个皇帝来说,是较为接近正常人的帝王。塞涅卡应该机会来了。

但倒霉的是,卡里古拉的一个妹妹与塞涅卡是老相好,而这位妹妹又是克劳狄乌斯的皇后,对权力不甚在乎的克劳狄乌斯偏巧却是个情种,觉得你动我权力可以,动我女人不行,于是塞涅卡在有克劳狄乌斯出席的元老院中受审,并被判死刑,在多方说情营救下才从轻被判处再度流放。

直到公元49年,克劳狄乌斯的新皇后、卡利古拉的另一个妹妹阿格丽皮纳也爱慕塞涅卡的才学,她最终说服克劳狄乌斯召回塞涅卡,并任命这位文化界名人担任自己儿子尼禄的老师。

几年后克劳狄乌斯就死于食物中毒,有种说法认为是阿格丽皮纳当了潘金莲,为让自己的儿子尼禄早点继位谋杀了自己的亲夫。

但甭管怎么样,之后的十年是塞涅卡活的相对舒坦的时代,他宛如后来的大明首辅张居正一般以帝师的身份替尼禄主持了十年罗马的朝政,罗马也在屋大维时代之后,获得了难得的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也跟张居正的命运一样,随着皇帝学生年龄的成长,比皇帝高明而威望卓著的帝师是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因为罗马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此时的塞涅卡其实非常懂得进退,他屡次向尼禄提出辞职,说您就放老臣一条生路,让我回家养老吧。

但都被尼禄回绝了。

最终在公元64年,在N次请辞并主动上交了大部分财产之后,尼禄终于批准了老师的辞呈。

可是仅仅一年后,皇帝就借口谋反,最终赐死了他,塞涅卡在平静中割腕自尽,结束了他的一生。

2

如果听我这样简述,你会觉得塞涅卡这辈子活的是非常苦逼的,他一生三起三落,三度被皇帝赐死,并最终还是死在了这件事上。属于被皇权折腾了个五脊六兽的可怜人。实际上,塞涅卡此生的悲剧,非常形象的反映了罗马帝制的问题所在——

“罗马帝国”这个名字虽然在中文中听起来比“罗马共和国”威武霸气很多。但生活在其中的罗马人民却是非常不稳定的。

当凯撒渡过卢比孔河,说出那句“骰子已经掷下”的时候,其实他并不知道,他将要拉进赌局的并非只有自己的人生,还有整个罗马,以及其后无数人的人生。

确切的讲,罗马帝制就是一场豪赌。国家运行的是否良好,老百姓能不能过好日子,高度取决于皇帝本人的禀赋与个性。

像屋大维那样的圣君注定极少出现,即便提比略、克劳狄乌斯那样中人之姿的人,也很可能在“终身狄克推多”这个位置的腐蚀下丧失自我。而如果不幸遇上尼禄这样的人,则上至塞涅卡、下至平民百姓,就都只能自求多福了。

所以帝制时代的罗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乱纪元”,尤其是对塞涅卡这样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影响力的思想者来说,由于皇权是拒绝分享且怀疑一切有能力反对它的他者的,所以被针对、被打压,就成了塞涅卡逃不开的宿命。

与时代相比个人的奋斗不值一提。本来,塞涅卡是完全有理由自怨自艾的,他看清了自己人生的不确定性,并不得不在其中活着,他本应当像千年后东方无数被流放的诗人们一样,用他优美的言辞留下许多“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流放诗词。

可是塞涅卡并没有,他最终成为了斯多葛哲学的一位集大成者。

塞涅卡的斯多葛哲学在今天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疗愈哲学”,换而言之,当你被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所塞满的时候,读读塞涅卡,往往能成为自我宽慰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这里重点说一下塞涅卡的一本名著,叫《论人生苦短》,该书成书于塞涅卡成功辞官归隐的公元64年,也就是他死前的最后一年。

名义上,这本书是塞涅卡写给他一位好友的一封信。但我很怀疑这封信是否真的寄出了,因为即便翻译成简洁的汉语,其文字量也非常的大,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写信习惯。

在这封信中,塞涅卡首先讲述了一个他观察到的现象:

很多人在使用金钱上非常吝啬,但在挥霍自己的时间时却非常的豪放。他们把时间大量的花费在他人的事务、金钱的积累与重复性的享乐当中。

但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愚蠢的,时间其实比金钱更加宝贵,因为它在你的生命中是不可再生的。

很多人临终前回首自己一生,会觉得自己人生实在是太过短促了,太多想做的事情、想体验的生活都没有去做、没有体验,而生命的终结却猝然而来。于是“人生苦短”的慨叹就油然而生了,进而抱怨命运的不公,在懊悔和怨怼中死去。

塞涅卡说,这是一种可悲的常态。

可是实际上,人的生命并不短暂,意外也并不是促然而至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总在太多他人和无意义的事情上空耗了生命,却在自己最该做、最想做的事情上一再拖延。

塞涅卡精辟地总结说:“你活着,好像注定要永远活着;你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脆弱;你没有注意到有多少时间已经过去了,而是挥霍它,好像你有永恒无尽的供应。尽管一直以来,你为某人或某事投入的那一天可能是你的最后一天。你在所有你害怕的事情上吝啬得像凡人,却在所有你渴望的事情上慷慨得像神仙。”

“当生命必须结束时才开始真正的生活是多么晚啊!忘记我们的死亡是多么愚蠢!忘记我们的死亡,把明智的计划推迟到我们的50岁和60岁,旨在从一个很少有人到达的地方开始生活,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 ”

简单的说,塞涅卡的主张就是向死而生,要把每一天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多体验能给自己留下不同记忆的东西,他认为一切现在和未来都最终会过去,人在临终时回顾此生,所能拥有的唯一财富,其实就只有记忆。

为了给自己留下美好的不同的记忆,人应当立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将之付诸明天。因为如果你那样做了,你就一定会产生一种焦虑,因为明天未必一定是能够到来的。可能比明天更先于到来,也许是某个意外。

我们可以看到,塞涅卡的这种人生觉悟,显然是与他人生经历有关的,他的人生,尤其是后半生的太多时刻,都处于一种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等来一纸赐死命令,终结自己所有的不确定性当中。

但正是在这种让人惶恐难安的不确定感里,塞涅卡学会了在随时可能爆发的人生火山口上安眠,而他这样能够安眠的心法,就是不再对未来抱有基于他人才能实现的野心或愿望:

“对于那些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他们必须用更大的辛勤劳动来保持的东西的人来说,生命不仅是非常短暂的,而且是非常悲惨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费力地实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焦虑地拥有他们已经实现的东西;与此同时,他们没有考虑到再也不会回来的时间。新的关注点取代了旧的关注点,渴望激发更多的渴望,野心激发更多的野心。人们从不寻求结束他们的苦难,而只是不断改变着苦难的原因。”

基于以上这些认知,塞涅卡认为,一个人在某个体系中拥有某个显赫职位所带来的价值,往往远远小于他所自认为的。因为这个职位的存续与否完全基于更高权威的掌握者对你的评价,而你常常要通过消耗更多的时间去维持这种评价——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常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职业的天梯中攀爬,讨好领导与同事,有时甚至出卖自己的良知,却忘记了这其实不过是为了换得一份你未必有命享用的薪水。


3


所以在这封未必真实的信中,他奉劝自己年轻的朋友尽快辞去掌管粮食的官职,去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而不要为了老年做打算。

因为,第一,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所能感受到的很多东西,等你老了以后再去体验将是大打折扣,甚至已经麻木的,一个人最好赶在自己的灵魂还鲜活敏感的时刻,多去游历、见识。

第二,塞涅卡有些残忍的提醒说,在充满意外的世界中,你未必能等到、或者必须熬到自己年老的那一天。

如前所述,我更愿意相信,塞涅卡的这篇文字,是写给他自己的。因为写完《论人生苦短》之后,塞涅卡就辞去了帝师的职位,捐出大部分财产,归隐而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

当然命运并没有给他太长的时间,仅仅一年后,他等来了他的学生皇帝要求他自尽的特使。

关于塞涅卡的死亡场景,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幅画,那就是曾画出了著名的《马拉之死》以及《苏格拉底之死》的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另一副巨作——《塞涅卡之死》:

这幅画记载了历史学家塔西佗描述的一个情节——当听到尼禄的命令后,塞涅卡的朋友们都大惊失色哭了起来,而塞涅卡本人却处之泰然。他一一安慰他的朋友们。

他甚至半开玩笑的说:“我就知道他没有办法自己停下来,在杀弟弑母之后,就只剩下杀师了。”

他又转过身去拥抱自己的妻子,要她好好地活下去。

但是塞涅卡的妻子拒绝了丈夫,她说自己无法想象在塞涅卡死去后的生活。她夺下刀子,准备先于丈夫自尽。

这就是大卫保罗描绘的这一幕瞬间。

最终是尼禄的禁卫军却将塞涅卡妻子手中的刀夺了过去,并且强行为她包扎好了伤口,因为饶是尼禄,也已经不想再加重自己残暴的名声了。

于是塞涅卡平静而安然的接受了自己的死亡。一如在《论人生苦短》一文中所说的,他的死亡虽然促然而至,但塞涅卡却坦然接受了它,却并不懊悔人生的短暂。因为他已经践行了自己的哲学:

及时的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度过无悔的一生,死去时方能放下恐惧。

而与他相对应的,三年后他学生尼禄的死亡却很不体面,当罗马举国皆反、元老院宣布尼禄为“人民公敌”,追逼着这位“小丑皇帝”要他自杀的时候。尼禄正如他老师所警告的一般,突然感叹起人生苦短,撒泼打滚的死活不愿意结束自己的一生,最终死于不耐烦的奴隶之手,死的非常不体面。


4


我很喜欢塞涅卡,并向所有生活在人生的焦虑中的读者,推荐这位哲人。因他是我在历史中读到的,极少数不依靠宗教的宽慰,而仅用哲学的思辨,就能坦然面对一生和终将到来的死亡的人。

巧合的是,他生活在与耶稣几乎同时代的罗马,但却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获得灵魂安宁的救赎之道。

命运的偶然,让两条思想的长河几乎同时发源。

而在千年之后,这两条长河将会合流,最终形成近代支撑很多人度过此生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而就个人而言,塞涅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这一辈子,未必一定要生活在一个平静、安稳、生命和财产权益都得到妥善保障的时代。

虽然在一个合格的现代社会里,这应该是一种天赋的权利与应然。

但放眼全人类的历史,能真将这种应然变为实然,这样过一辈子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真的偶然而已。

更多的人都生活在一种永恒的不确定性中,甚至像塞涅卡一样,半生都被迫生活在等待未知命运审判和被剥夺一切的焦虑之中,不得不学会向死而生。

可是塞涅卡依然将此生过得优雅、幸福、无悔而有尊严。

因为他知道想做的事情就应该赶紧去做,这是增加生命真正长度的最好的方式。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很多欧美老外,他们未必比你在财产上更加富足,却愿意花半辈子周游世界,或者做那些自己最想做的那些事情,活的比我们洒脱很多?

这些老外也许未必读过塞涅卡的书,但一定被塞涅卡的人生观深深的影响了。因为经过塞涅卡发展的斯多葛主义哲学,早已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欧美最为推崇人生哲学。

所以我把这位哲人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我的读者,

朋友,我并不祝你的人生了无波折、也不祝你免于一死。

因为我知道,那不可能。

如塞涅卡所说,人生苦短,而死亡终归会到来。

但我祝你能在人生的风浪中,如塞涅卡一般,活出自己生命的宽度。

这样,当那无可躲避的一天到来时,你也能了然的放下恐惧,保持灵魂的安宁。

珍惜孤独,

拥抱自由,

放下恐惧。

——塞涅卡

全文完

本文6000字,感谢读完,常温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忘川边的但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